我們都知道明礬是硫酸鋁鉀和水形成的一種晶體,日常生活用來沉淀水中雜志,又稱白礬、鉀礬、鉀鋁礬、鉀明礬。很少有人知道它具體是怎么制作的呢?
它是含有結晶水的硫酸鉀和硫酸鋁的復鹽;瘜W式KAl(SO4)2·12H2O,式量474.39,無色立方,單斜或六方晶體,有玻璃光澤,密度1.757g/cm3,熔點92.5℃。64.5℃時失去9分子結晶水,200℃時失去12分子結晶水,溶于水,不溶于乙醇。明礬性味酸澀,寒,有毒。故有抗菌作用、收斂作用等,可用做中藥。明礬還可用于制備鋁鹽、發酵粉、油漆、鞣料、澄清劑、媒染劑、造紙、防水劑等。
明礬的制作:可由明礬石經煅燒、萃取,結晶而制得,明礬石產地有浙江平陽,福建福鼎等。簡單方法:采得明礬石后打碎,用水溶解,收集溶液,蒸發濃縮,放冷后即析出結晶物。將結晶物溶劑于水,利用中學化學方法,制作過飽和溶液,即將明礬的飽和溶液靜置冷卻,并將明礬小晶體或其他晶核介質懸掛于中,隔天重復即可。
了解了明礬到底是什么,它是怎樣制作而來的,有助我們后續更好的使用,并讓其發揮較好的功效。
小編:Sara 整改時間:2019-5-30
|